消渴临床治疗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把本证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为下消".本病致病因素是综合性的,尤与情志不舒、嗜酒、喜食厚味有关,三者综合发病者较多.其机制为: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所致.真阴亏耗,水源不充,相火独亢,虚火妄炎,耗损肺、(胃)脾、肾阴液而发病.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本在肾.阴虚燥热日久,也可引发消渴血瘀.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血,或病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阳虚则寒凝,亦导致血瘀.在本病的治疗上临床医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消渴、中医治疗、各医家心得
2
R2(中国医学)
2011-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