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858/j.issn.1674-0092.2022.05.013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存在感:概念体系、形成机制及提升途径

引用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存在感是指在社会互动情境中,人们关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存在状态及存在意义或存在价值的意识经验,影响个体的在世经验、心理健康以及冒险和社会失范行为.它包括自我价值感、自我重要感和自我被需要感三个核心成分.自我存在感的形成遵循"主体呈现—被他人看见—存在感"的过程.通过自我呈现与社会参与、工作与创造、爱与被爱、权力支配与资源控制以及张扬个性与突破常规等途径,个体可以提升自我存在感.

自我存在感、存在主义、刷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存在焦虑

34

B017.9(哲学基本问题)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1GXSZ036YB

2022-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7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安康学院学报

1674-0092

61-1460/Z

34

2022,3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