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7246.2017.05.014
火针治疗中枢性面瘫54例
目的 观察运用火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108例中枢性面瘫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疗法)和治疗组(火针疗法),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面神经功能量表(modified house-brackmann,MHBN)和面部残疾指数(face disability index,FDI)评价面部神经功能.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HB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HBN评分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进食困难、喝饮料困难、流泪困难、刷牙或漱口困难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普通针刺法相比,火针法能更有效地改善中枢性面瘫后面部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更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难治性面瘫患者.
脑卒中、中枢性面瘫、普通针刺、火针、面神经
36
R745.1+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7-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