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中晚期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C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139例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对不同性别、年龄、CKD分期、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等内容进行归纳比较,探讨不同分期的CK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39例CKD中晚期患者共出现8个证候类型,本虚证分别是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别为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经卡方检验得出,本虚证中CKD中晚期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且各本虚证与CKD不同分期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实证中CKD3期、4期均以湿热证为主,而5期则是以血瘀证为主,且各标实证与CKD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标实兼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脾肾气虚兼湿热证和脾肾气虚兼血瘀证患者,且本虚证与兼夹标实证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不同本虚证患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KD中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和血瘀为主;另外,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证的CKD患者表现为肾功能损害重、钙磷代谢紊乱、iPTH水平升高、Hb降低等特点,多提示预后不良.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
R256.5(中医内科)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70
2020-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