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概况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灌注不足而发为本病.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中医学中常将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归纳为“眩晕”范畴,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主要与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肾亏、饮食不节、跌仆外伤等因素有关.研究近几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刺血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同时总结针灸治疗此病的机理: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对血管新生的促进及抑制的调节等.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PCIV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后循环缺血、眩晕、针灸、综述
27
R259(中医内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QH150
2015-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67-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