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高黏状态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接近150万例,其中缺血性中风占总发病率的75%[1].人体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导致血液高黏的因素,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红细胞刚性增强使得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高,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多和它的黏附性、聚集性及释放等功能亢进,红细胞或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等.血液黏度升高使脑血流量下降,最终导致脑血栓形成,所以高血黏度无疑是促成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2].缺血性中风与血液的“高凝状态”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凝状态”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黏度的升高,血流速度降低,这些反过来又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的坏死[3].目前大量研究表明[4,5],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尤其是血液黏度增高,因此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增加脑血流,扩张脑血管便成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手段.
针灸、缺血性中风、血液高黏状态、综述
24
R74;R47
2012-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