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7134.2005.05.003
浅探《金匮要略》攻下法
@@ 攻下法,是中医学中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之重要一法,临床运用甚广,只要辨证确切,疗效极为可靠;反之用得不当,则变证蜂起,甚至危及生命,遗害非轻.在历代著述中,对医者应下而不取下,贻误病机,或不应下而误下,转为坏证等,记载不胜枚举.所以对之下法,颇有学习、运用、研究的价值.<黄帝内经>中已有下法治病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盛者泻之","留者攻之".指出凡邪气实,病邪积留于内,致中满腑实者,均宜采用攻逐泻下法治疗.<素问·热论>还指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己."所谓"未满三日",指病浅,邪在表,可用汗法治疗;所谓"满三日"指病深,邪入里,宜用泻下法治疗.尽管<内经>只是概括地提出一些治疗法则和运用下法的适应范围,并未涉及具体方药,但对后世掌握下法运用的原则,仍具有指导作用.
金匮要略、攻下法、学术探讨
17
R2(中国医学)
2005-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