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469.2023.03.017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中小型颈内动脉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治疗未破裂中小型颈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后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FD治疗的未破裂中小型颈内动脉瘤(直径≤10 mm)病例32例,并根据术前术后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三维重建,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分析,计算出动脉瘤的瘤内平均壁面应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低壁面应切力面积(low wall shear stress ar-ea,LSA),瘤内相对滞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RRT)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术前术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了解相关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动脉瘤颈处的血流速度,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等,然后对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病人的预后,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即刻闭塞程度及6个月随访时的闭塞程度.结果 32例病人共用33个Pipeline支架治疗了35个动脉瘤,手术成功率100%,其中27例病人采用单纯的FD治疗,5例5个动脉瘤结合了弹簧圈栓塞治疗,病人术后的WSS、动脉瘤颈处的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的LSA及RRT、载瘤动脉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闭塞程度OKM C级5个(14.3%),均为结合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单纯FD治疗的术后即刻OKM分级A级21个(60%),B级9个(25.7%),6个月随诊时OKM D级25个(71.4%),C级6个(17.2%),B级4个(11.4%);mRS评分0分30例(93.75%),1分2例(6.25%).结论 FD治疗未破裂中小型颈内动脉瘤后血流动力学显示治疗后动脉瘤的WSS、瘤颈的血流速度降低,LSA及RRT的增加与动脉瘤的进一步闭塞有关;载瘤动脉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可能与术后载瘤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术后即刻闭塞率不高,但术后6个月的闭塞率高;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良好,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诊.
颅内动脉瘤、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自胀式金属内支架、血流导向装置、血流动力学
27
R743.3;R255.2;R687.3
202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02-507,后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