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47

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

引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方法43例 ASA 1~2级,分为吸烟组(n =22)与对照组(n =21组)。麻醉诱导: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异氟烷、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呼吸机行间歇正压肺通气(IPPV)。记录麻醉诱导前(T0)至诱导后180 min(T180)内的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与否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和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食道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食道温、平均皮肤温度、食道—皮肤温度差和前臂—指尖温度差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变化与时间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 >0.05),而前臂—指尖温度差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且吸烟组的食道皮肤温度差在 T30、T60、T120、T150及 T180值均低于对照组,吸烟组的前臂—指尖温度差在 T120、T150以及 T180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收缩阈值及其增益: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分别为(35.48±0.18)、(34.89±0.20)℃,吸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的增益分别为(6.57±2.31)、(6.83±1.6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核心温及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致体温调节中枢受体与神经递质改变、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及压力感受器受损等有关。吸烟病人全身麻醉时更应加强体温管理。

全身麻醉、吸烟、体温

20

R68;R6

201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63-566,5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安徽医药

1009-6469

34-1229/R

20

2016,2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