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6469.2007.11.003

缺血后处理及其分子机制

引用
@@ Murry等[1]首先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概念,即一次或多次短暂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能提高心肌对此后发生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此后,人们又发现预处理存在快速和延迟两个时相,分别称经典预处理和晚期预处理.1999年国内学者高峰等[2]在研究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时发现,如果在长时间复氧之前经过3次短暂的复氧/缺氧处理会比直接长时间的复氧在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从而提出了缺氧后处理(hypoxic postconditioning)的概念.

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

11

R4(临床医学)

2008-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65-9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安徽医药

1009-6469

34-1229/R

11

2007,11(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