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童恶性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恶性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20年12月前(护理前),接受PBSC采集的恶性肿瘤患儿的采集质量、采集达标率、不良反应、遵医行为,评估患儿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等指标,并以此作为对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与护理前采集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PBCS平均采集次数少于护理前(P<0.05),1次采集达标率高于护理前(P<0.05),CD34+细胞含量多于护理前(P<0.05).不良反应占比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儿遵医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针对儿童恶性肿瘤PSBC采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采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遵医行为,更好地保证患儿的睡眠质量及生活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质量
16
R473(护理学)
2023-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5-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