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实训系统构建研究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感、多感知、多交互、自主性等优势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培训、上岗培训等场景.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物教学、考古等方面已有研究和实践,该文针对文物保护修复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培训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构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实训系统,覆盖文物基本知识、常见病害、病害机理、保护对策、修复操作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元素虚拟化、制程化,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沉浸感、现实感和交互性,使其成为课堂、实验室、修复室的延伸和拓展,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消除课堂和实践壁垒,提升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学生、初学者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文物本体保护修复教学培训和研究环节的有效补充.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文物培训、人才培养
K876.3(中国文物考古)
^A2023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B(2023-WHLC-124)^D1
2024-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