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0年某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合理用药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5~2020年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70例我院上报的所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统计不良反应上报类型、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名称及类别、涉及系统、转归及相关性判断等。结果上报的ADR270例患者中,男129例(47.78%),女141例(52.22%);年龄分布在3月至98岁,以60~69岁以上患者居多,构成比为18.89%;上报涉及抗菌药物13类,发生率较高的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66例,24.44%)、喹诺酮类(66例,24.44%)、头孢菌素(51例,18.89%)。药品不良反应(ADR)多出现在用药24 h内(67.41%),其中用药后<30min(36.30%)发生率最高。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计207例(76.67%),其次为全身反应(23例,8.52%)及消化系统损害(18例,6.67%)。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临床医师应合理用药,医院应尽可能完善相关发生上报流程,推进抗菌药物使用能更加安全经济、有效合理。
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对策措施
23
2022-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3-84